【AI時代的成長策略】
.
這本書我當時在看的時候,覺得十二封信也太多了吧,而且還講得是AI,會不會看起來非常枯燥。
.
而在看的時候,,雖然有很多都是我本來就知道的事,但我發現當透過李開復老師再說明一次的時候,我自己得到了很多的『啊哈』,那主要是來自於脈絡。
.
我在簡報中舉的這個章節,其實是因為前幾天剛好我的群組有朋友問我工作的事情,他覺得他都一把年紀了,但好像一事無成。但我跟他討論的時候,我覺得他的很多專業我都覺得都很厲害,但他總是覺得自己不行,那是為什麼呢?
.
所以那天看書,李開復老師說在過去,成功只有一個標準,但現在,很多人在他眼中都是成功。只要那個人喜愛他的工作,並且認真的付出,那都是巨大的成功。我就想,對啊,人其實有各種成功的模樣,但重點是你喜歡這件事,而且認真付出。
.
常看我臉書的朋友就知道,我家人常常要我去找一些所謂穩定,或是他們認為的人生路徑。但我總覺得如果人生都有一張檢核表,讓你知道現在到底怎麼樣了,例如大學畢業打個勾,找到穩定工作打個勾,找到老婆打個勾,買車買房打勾,生小孩打勾....
.
結果可能大學念得不是自己喜歡的,工作也不是自己喜歡的,老婆小孩.....欸不是,我是要說結婚也不是因為真的愛這個人,而是時間到了,好像該結婚生個小孩了。(這是我人生最無法理解的事情之一)
.
總之在這個過程中,很多人都是為了達成上面這些清單所以去努力,而不是因為自己很想過什麼生活而去努力。大家可以想一下,這不就是把人變成AI嗎,要有同樣的品質,同樣的功能,同樣的模式...
.
所以我自己覺得,當大家都想當AI,都做著穩定,重複性高,而且沒有任何思考,情感,甚至人生價值的工作。那麼效率更好,良率更高,沒有情感和個人因素的AI,自然就能把人淘汰掉了。
.
但最麻煩的就是,成功有太多樣了。就像我常常自我介紹的時候都說我喜歡講幹話,也靠著講幹話走出自己的一條路XDDD,不知道你有什麼樣的喜歡,能夠走出那一條路呢?
.
如果心中還是存在迷惘,那我們一起來看看李開復老師給我們的一些洞見吧:http://bit.ly/3akKyao
.
啊對,如果你跟忘形一樣看電子書,我也有幫大家要到kobo的折扣碼,我放在留言處唷
.
#忘形流簡報
#李開復給青年的十二封信
#不要跟AI學成功
#要問問什麼是自己的成功